2025年9月3日,我国将在北京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
这场阅兵不仅是我国军队现代化成果的集中展示,更是对人类和平事业的庄严致敬。
另外,今年我国的阅兵,也是继几个五常国家阅兵后才到来的行动,由此被外界解读的更为玄妙,也更加受关注。
与以往阅兵一样,本次我们也邀请了不少国家出席我国的阅兵仪式,可结果仅有俄罗斯、朝鲜、柬埔寨等26个国家参加。
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,一律选择了“缺席”,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深层原因?
一、历史认知的差异
向来,在事物处理和认知上,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思考路径。
同样,在对二战的记忆和叙事上,东西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。
二战期间,我国在东方战场上的影响力十分巨大。
数据显示,从1931年9.18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,我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60%以上,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然而,欧美主流历史叙事长期将二战焦点集中在欧洲战场,对东方战场的牺牲与贡献认知不足。
那种认知差异,直接导致西方领导人对我国的阅兵主题的认同感不强。
如,10年前,2015年我国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,德国仅派了驻华大使出席,美国则只派了驻华使节代表。
尤其是,与我们有着不共戴天大仇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更是以“国会事务”为由拒绝了出席。
而到了2025年,日本人的这一思维更加强化,甚至出现了极端的做法。
其先是通过外交渠道游说欧洲国家抵制阅兵,声称活动“过度聚焦历史、对日色彩浓重”。
接着又花费了大量的资金,用来搞抵制公关,企图构建所谓的“正确形象”。
根据日本外务省年度预算数据,2015年至今,日本外务省“海外战略信息传播”直接相关的工作事项总预算超过560亿日元。
其中,2025年相关预算达到62.2亿日元。
相比之下,自战败后,日本对“慰安妇”问题作出的“补偿”总共不足百亿日元,至今未向受害者作出充分、真诚的赔偿与道歉。
正是这种恶意弱化东大抗战价值,以耍无赖的形式擅自逃避责任的做法,使得欧美国家、日本等国高层选择了缺席。
这背后,一方面是他们受不了看到东大的强大,另一方面可能是没有颜面来看东大的崛起。
二、中美背后的博弈
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建交以来最复杂的阶段。
从贸易战到科技封锁,从台岛、问题到南海争端,双方在多个领域展开了激烈博弈。